学术交流

ICAA大师讲堂丨“两地三代四十载”

金秋九月, “两地三代四十载”ICAA大师讲堂活动昨日在北京市798艺术区ACE Lab社会创新学院内隆重举行。
金秋九月, “两地三代四十载”ICAA大师讲堂活动昨日在北京市798艺术区ACE Lab社会创新学院内隆重举行。

此次大师讲堂主题为“两地三代四十载”,特别邀请了靳埭强博士(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首位名列世界平面设计师名人录的华人)、邱振中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王敏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奥运会形象景观艺术总监)、刘小康先生(亚洲设计联副主席、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黄建成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设计总监)、高少康先生(香港设计师协会会员、香港十大杰出设计师)共同对话,探讨设计界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新的思考。同时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ICAA国际艺术创意联盟运营委员会代表张赋华先生、万庆棠先生、联盟秘书长胡雪琴女士。

靳埭强博士与邱振中教授首先开启了本次对谈。他们针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传承与创新进行了自己的解读。靳埭强博士的演讲主题是“设计以文化为本”。靳埭强博士回顾了其艺术公司成从立而来他所创作的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或水墨元素为创作基准,西方当代设计为形式基准,包括“1989国际舞蹈学院舞蹈节”、“1997纪念银器”、“1981年大地之母”等。靳埭强博士表示设计要以文化为本,创作要和现代构成主义相结合。

 
靳埭强博士 

与之对话的邱振中教授演讲的主题则是“生长”。邱振中教授说道“设计在汉语里可以是名词或动词,当动词讲的时候是构思、预想一个东西,在艺术创作里构思很重要,强调的是预先的谋划,超前的思考”。邱振中教授讲述自己所有的艺术训练的基础来源于书法,“一个书法家有什么本事?就是用一支毛笔画出一条线,这条线要让人们看1500年还看不厌。如果一个人对线和空间的驾驭到了这种水准,他画什么都没有关系。”邱振中教授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向大家展示了从书法到现代文字作品到抽象水墨作品的跨界探索,展现了书法中的书写性、线与空间的可能性。
 
邱振中教授

随后,王敏教授和刘小康先生则对于东西方设计交流、跨文化的设计实践展开了讨论。王敏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东西方跨文化领域的相互融合“。王敏教授以三个自身的实践案例出发,讲述了他在Adobe公司从事字体设计、奥运会陈述报告项目、以及与荷兰设计大师组建的德稻设计大师工作室的精彩故事。王敏教授以文字的排版为例,从内容、形式和设计过程三个方面阐述了设计师要关注的专业性和中西方观念的转意表达,他认为要把设计做好,设计师要把不同文化里面深奥的、专业性的东西搞清楚,再加上作为设计师本身的专业性,才能有好的设计作品。
 
王敏教授

刘小康先生与我们分享的主题是“椅子戏”。“椅子戏”是刘小康先生的代表作,他以不同的椅子形态作为载体进行创作,以“椅”喻人,以不同的角度更深入地探讨人的问题。展示的作品从生活中不被关注的椅子中寻找灵感,上升到在文化领域讨论人生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刘小康先生
 
最后,黄建成教授与高少康先生对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创业机会与挑战分享了各自的实战经验。黄建成教授的演讲主题是“艺术与创意重构”,通过展示“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 湘军文化园”、“ 2015米兰世博会”等作品,表达他如何从艺术的发现、联系、重组中获得灵感,以及如何以作品的形式向人们传递连接、融合的理念。
 
黄建成先生

高少康先生的演讲直接而坚定的告诉我们,“我们面前的就是黄金时代”。高先生作为香港新一代杰出设计师的代表,从自身经历以及成长环境来说明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如何在前辈们的感染和时代的熏陶下,对设计界的两种环境—艺术为主还是商业为主,表达对当前时代的顾虑。高少康先生认为成长与黄金时代,出道于焦虑时代的我们,应该紧紧把握住优良的传统作为思想依托,把现代化的理念作为承载的形式,这样在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才能迎来我们的“黄金时代”。
 
高少康先生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众和6位大师对于“处于大量信息时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当代设计中艺术设计和商业设计孰轻孰重”等问题进行阐释和交流。
 


6位嘉宾回答观众提问
 

现场观众提问
 

活动最后,特别感谢中国艺术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ACE Lab社会创新学院对本次ICAA大师讲堂的鼎力支持。

 

嘉宾合影留念(从左至右):高少康、黄建成、邱振中、张赋华、靳埭强、王敏、刘小康、万庆棠

香港黄竹坑道44号盛德工业大厦13楼D室

00852 27965068

00852 27965068

info@icaalliance.org

ICAA国际艺术创意联盟 ©2018 京ICP备11033574号-2